找到相关内容24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普庵咒

    可普安十方、驱除虫蚁、蚊蚋不生、消灾解厄、镇煞安胎、驱邪除秽、逢凶化吉 南無佛陀耶 南無達摩耶 南無僧伽耶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百萬火首金剛王菩薩 南無普庵禪師菩薩摩訶薩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92077177.html
  • 阴德与阳善──我对家桢兄的恩惠难忘

    为善而人不知,则为阴德。”阳善受世人的尊敬,享盛名、名也是福报,但若名过其实,往往反而折福,不可不知。阴德人虽不知,但神鬼知之,所以积阴德的,为神鬼所敬,往往会照应他,逢凶化吉,或所求如愿,其力量远比...

    朱斐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544690915.html
  • 八大守护神

    元素相生,推出了有八位佛和菩萨保佑十二个生肖,故称为“本命佛”,也叫八大守护神!佛教密宗本命佛是千年以来人们所供奉的护法善神,能使众生逢凶化吉、事业顺利、健康平安、家庭如意。 人的运气本有盛衰... 属相不同本命佛也不同,属相不同性格也不同,性格是决定运势的关键。本命佛主要是命里面缺少什么补什么,佩戴者能够济财护身保平安,尤其本命年、逢九年时能打通流年关节,疏通流年运势,逢凶化吉,离苦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44592707.html
  • 知错弟子的诚心忏悔和虔心发愿-----莫轻小恶

    一直幸受佛恩慈沐。每当遇到危难之际,只要心里默念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圣号,便能与之交道感应。常能"逢凶化吉","遇难呈祥"。并有他人难得遇到的"贵人相助","峰回路转","所求必应"等玄妙之事发生。凡知...

    知错居士

    |忏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0014542473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持咒有用吗?

    出家为比丘,故在《四分律》卷二十七、《十诵律》卷四十六等,有用咒治病的记载。然依根本佛法,应该是有病看医生,有灾难要忏悔、存善心、做善事,才是逢凶化吉、解冤释结,消除业障最好的办法,所以,原则上并不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学佛群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530211682.html
  • 一恕解冤仇

    遭逢人我是非不如意事时,孔圣人教给我们的一字诀--「恕」,它就是调和人我关系的一帖万灵丹,它让人类那沉浊的一念得以解脱放下,将灿烂的明德心光无尽的涌现,终能逢凶化吉,和谐共存。「恕」是圣人悲智双运的「...

    佚名

    |命运|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8/21135617697.html
  • 为善最乐 一位大学生的亲身体会

    后果实在是不堪设想。因此我现在深深感觉到,如果平常能多念佛,心中随时有佛,则不仅可以使人获得智慧信心和安祥,而且在危急时更可以帮助一个人逢凶化吉,逃过一劫,尤其是平常如果能多行善,则这种感应会更为...

    刘某

    |因果|报应|命运|慈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11073720019.html
  • 自修念佛的感应

    祈求逢凶化吉,每次均有感应。   虽说如此,但空难的发生,乃至于大地震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因为像这类型的灾难,发生得太突然,仅几秒钟的瞬间,就造成许多的人罹难,根本没有逃脱的机会。最近,台湾发生百年来最...

    林慈超居士

    |感应|念佛|超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09094120512.html
  • 昌臻法师法语

    我们自性中的弥陀,自会救护弥陀心中的众生,而使他逢凶化吉。 ...

    昌臻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0639506.html
  • 西藏饮食

    会打好醇香的酥油茶请你品尝。藏胞出远门,亲友前来送别会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,敬上一碗酥油茶,祝远行者逢凶化吉,一路顺风。藏族的另一种饮料青稞酒是用青稞发酵后酿制而成的,在西藏男女老少都喝此酒,藏族人民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02243387.html